分享到:
| 发表于 2023-02-06 10:55:31 楼主 | |
|
今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大幅回暖。据国家电影局统计,截至1月31日18时,2023我国电影票房已突破100亿,为电影市场的强劲复苏吹响号角。 复工开学提上日程,但是人们关于春节档话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其中舆论反应最热烈的是《流浪地球2》的周边产品,包括外骨骼装甲、行星发动机、门框机器人、数字生命卡等。塞凡科技以众筹形式推出的机器小狗笨笨众筹金额已超亿元,是预期的上千倍,足见《流浪地球》的后劲之大。 同步实时翻译机 电影中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角色互相交流时都使用同步实时翻译机,在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时,演员佩戴的耳机的款式也有所区别。耳机品牌漫步者和流浪地球2制作团队合作,专门打造了一批具有科技设计感的耳机,研发人员透露,这批耳机并不是模型,能够满足6小时的通讯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借助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学习等技术,智能同传已经能够实现,例如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机,依托新一代语音技术,在语种数量、翻译的专业度和可靠都堪比同传。 机器人 电影中胆小又忠诚的机器小狗笨笨承担了不少笑点,有观众根据细节猜测笨笨有图恒宇的部分意识。现实中,有很多知名公司正在开发相关产品,比如小米已经公开展示了自家的机器狗和人型机器人。也许不久之后,这些充满科幻感的产物也能像智能手机一样 上面这些可见的科技道具之外,还有很多隐藏的科技系统改变着未来人类的生活。在一闪而过的新闻播报滚动新闻中,杭州地下城因为技术进步提前五年竣工,全智能服务系统由中科院基于550系列计算机开发;刘培强领取生活物资时,从人们交谈中可知,罹患辐射病 PART2:科幻电影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试金石 2019年,导演郭帆在纽约曼哈顿举行影迷见面会时表示“只有国家强大,拍出的科幻片才更有说服力”,“中国科幻电影在制作上与好莱坞仍有25年到30年的差距,在特效制作方面也有十年左右的差距,跟顶级科幻片导演诺兰和卡梅隆相比恐怕有100年的差距”。 四年过去了,《流浪地球2》有了长足的进步,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截至2月1日,《流浪地球2》在国内软件豆瓣评分达到8.2,在北美的烂番茄新鲜度也有83%。耸入云霄的太空电梯、紧张刺激的空中大战、AI换脸技术的应用......精彩纷呈的特效让这部电影有着不输好莱坞大片的质感。 在某种程度上说,科幻电影进步和国家工业发展实际上是并行线。 一方面,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观众在荧幕上看到宇航员身着航天服太空行走、主角驾驶战斗机在无人机的射击中惊险穿梭、中国主导联合国流浪地球计划等场景时很难找到现实依据,从而自然接受。 另一方面,国家工业为电影制作提纲了物质基础,3D打印、数控机床等的应用使得特殊道具制作达到产品级水准,电影视效在全国产的情形下实现了质的飞跃。《流浪地球2》中出现的大量细节考究,贴近于现实的设施和装备,包括领航员空间站、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运载车等,这些电影中充满想象力的道具设定并非完全架空,大都可以从中国企业的家底里找到影子。 为了让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更加科学,电影制作团队邀请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这次电影上映后,更是激起了众多“国家队”下场支持。 同声传译耳机的应用,是这部硬科幻中最柔软的部分之一。各国优秀的人才用自己的母语配合战斗,嬉笑起哄,展现自己本国的文化与民族性格,而不是在外语的框架下顺应他国的文化潜台词,为了降低观众观影门槛罔顾事实。电影做到了正视不同,用科技来链接不同。 神话学者约瑟夫·坎贝尔曾经说过:“所有神话都是隐喻。”而科幻片作为科学的神话,亦是如此。 数字生命计划和流浪地球计划作为拯救地球的一体两面,图恒宇从“给丫丫完整的一生”这一执念出发但却最终拯救了地球,这些峰回路转没有明确答案的情节,充满了中国道家阴阳调和,世间万物相互转化的混沌观。 电影中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周喆直的一段话,“我相信,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跨越每一个历史、当下和未来”,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人类与灾难战斗的勇气拓展到无穷的时空范围中。这其实和上段时间上映的美国电影《阿凡达2》也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水之道,无穷无尽,无始无终”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表达的人类未来的另一种思考。 “50岁以上的宇航员出列”、“中国的地下城向全员开放”、“忠孝两难全”等情节则明确体现了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把人从“英雄”的宏大叙事中剥除,以普通人对家人的责任感与爱出发,让情感落在了引发理解与共鸣的实处。即使选择自我牺牲在核爆中化为飞粉,那种“我在”的精神力量也会穿越时空和虚实,陪伴在依然活着的人身边。 长期作为强势文化输出也许让部分人们产生自然的优越感,他者文化迫近导致的情境让人感到自身文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处于危机之中,从而陷入非理性的文化傲慢与偏见,在不合作博弈中丢失了尊重理解他人文化的可能性。从侧面来看,也许这证明了中国文化输出真正产生了传播的效果,背后是部分人对中国科技、文化实力的崛起的恐慌。 《流浪地球2》当然不是完美的,正如影评人、制片人魏君子在朋友圈评论道:“开场是《独立日》:空中大战和地球灾难,然后是吴京、沙溢的《世界末日》炸月球、救地球和刘德华、宁理的前传:数字生命觉醒”。电影中人工智能作为幕后boss的设定并不新鲜,三条故事线并行,但是关联不大,又采用了复杂的编年体叙事,给导致整个影片节奏有些混乱,对于不感冒科幻的观众来说,三个小时的时间实在太长。 就像导演郭帆接受采访时所说:“第一部是从0到1,第二部还是从0到1”。科幻电影对于中国电影行业来说,是一个需要学习、借鉴,深入探索和不断前行的作品类型。尽管《流浪地球2》在故事、制作等方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无疑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任重道远,值得期待。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