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 邀请好友来看>>
ZOL星空(中国) > 硬件星空(中国) > 电源星空(中国) > 突破38度极限
帖子很冷清,卤煮很失落!求安慰
返回列表
签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
快来扫一扫!

突破38度极限

57浏览 / 0回复

ati9550

ati9550

12
精华
15
帖子

等  级:Lv.8
经  验:32945
  • Z金豆: 0

    千万礼品等你来兑哦~快点击这里兑换吧~

  • 城  市:浙江
  • 注  册:2004-04-24
  • 登  录:2013-10-27
发表于 2004-09-14 12:54:46
电梯直达 确定
楼主
xiyao 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得到 1000 可用分 50 分专家分!
怎样的机箱才算一款好的机箱?

  坚固的结构、安全的卷边设计,优质的钢板材料。。。。。。是否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没错,那就是散热性!

  为什么说散热性能最重要?理由有两点:一是危害直观立竿见影。二是造成的危害性损失很大。

  做工不行或防辐射能力差都要长期使用才会体现危害,倘若散热性差,则死机重启没商量,严重者甚至烧掉CPU。

  关于机箱散热,业内原先并无统一的成文标准,而现在,当CPU的散热已经被武装到了牙齿,登峰造极的时候,原本被忽略的机箱内部散热也被摆上了桌面。作为行业绝对NO1,INTEL对机箱内部提出了新的标准“38度标准”,并迅速成为主要机箱制造厂商新的争夺焦点。

  那么,到底什么是“38度”标准?什么样的机箱才有资格成为“38度机箱”?作为普通电脑用户,没人在乎“38度机箱”的概念多么新潮,我们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 —— 选择38度机箱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真正的好处?

  解析38度机箱:

  机箱温度过高将对主机稳定性和昂贵的CPU和主板芯片等部件造成很大危害,当CPU表面温度达到60摄氏度时,CPU随时可能烧毁。而只要达到40度以上,机器的稳定性就会比正常状态大打折扣。因而业界领袖INTEL提出,为保证CPU工作稳定性,要求电脑机箱的整体散热能力能够使CPU的表面空气温度保持在38度左右,甚至更低,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机箱就是所谓“38度机箱”。

  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哈,在机箱里面装个空调不就行了。。。。。。。,玩笑归玩笑,要保持38度不难,但要保持经济性和实用性以及低噪音的完美结合,就需要顶尖厂商的实力做保障。

  38度机箱的领航者,富士康。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任何行业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一个强大的领航者。

  机箱行业有今天,世界第一大机箱制造商——富士康功不可没。正所谓山中有虎,方有强者更强,良性竞争。截至今年六月,全球每两个机箱就有一个由富士康集团制造,因而,富士康机箱再次走在业界的最前线,喝到38度机箱的头啖汤也就不足为奇。

富士康38度机箱的代表作号称“牛魔王”的TH202

  富士康的38度机箱解决方案,关键词——安静,便宜加有效

  部分机箱为解决机箱内散热问题,在机箱上安装大功率散热风扇,一来耗电量大,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电源更加吃力,二来大风扇的噪音决不含糊,那声响绝对比曾经让人色变的CPU风扇声音更大,散热风扇的成本也不是小数目。
因而,富士康38度机箱采用“空气双向对流散热”,采用简单的空气对流原理解决这个难题。

  富士康38度机箱散热原理如下图所示:

  在机箱侧板加装导风管,导风管一段通到机箱外部,另外一段对准CPU风扇,由于CPU风扇转动向散热片吹风,会产生一个对风扇上方空气的抽动力,直接通过导风管将机箱外的室温空气抽入机箱,产生一股冷气流直接吹向CPU。
道理很简单,在安装导风管前,CPU风扇向散热片吹的是机箱内的热风,有了直通外界的导风管,吹向散热片的风变成了室温的空气,气流与CPU的表面温差更大,散热效果自然更好,同时加上冷气流直接从吹向CPU和其他主板芯片,散热效果自然不凡。

  下面是加装导风管前后的散热效果试验数据对比,不起眼的小小的几度温差,这往往能够决定你的电脑是安静稳定的运行,还是不断的死机,让你跳脚大骂。

  总结与点评:

  这个解决方案的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在于,没有增加风扇,只增加了一个导风管,空气流动循环完全利用了原有的CPU风扇动力和空气冷热对流的压力,少花钱多办事。

  当然,如果你担心导风管是否会将灰尘带到机箱中就大可不必了,富士康机箱设计人员早已想到这一点,机箱的导风管分成两端,中间结合部有可拆卸的防尘网,用户可轻松的定期拆卸清洗。在下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导风管中部的防尘网。

  富士康机箱最新系列产品都采用了导风管设计。(转载)

高级模式
星空(中国)精选大家都在看24小时热帖7天热帖大家都在问最新回答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

快捷回复 APP下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