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05-01-23 21:40:33 楼主 | |
wuyue_boy 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得到 1000 可用分 50 分专家分!
一块显卡上,除了GPU(图像处理单元)、显存、及各种外部接口,如:VGA、DVI、TV、金手指等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功能模块,即:电源转换模块,以及配套所用的电容。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显卡是由主板上的AGP插座供电的,本身没有电源补充,也没有电池等东西来供应所需的工作能量,由显卡上的金手指通过电脑主板的AGP插座来获得所需的工作能量;对于部分高端显卡产品因为耗电很厉害,如:GeForce 6800等,通过主板上的AGP插座获取的能量已不能满足显卡的要求,于是,人们又想到直接由PC电源引入一组插头来为显卡供电,如图所示。 ![]() ![]() ![]() ![]() 显卡上的电力无论是通过AGP插座由主板上引入,还是直接由PC电源引入,这些电源的标准值均为:+1.5V、3.3V、+5V及+12V,不可能正好符合显卡正常工作的电压值,因为一块显卡正常GPU核心供电要1.2V-1.4V,负载能力10多安培(A),显存供电正常是2.5V,负载能力3~5A,接口驱动部分有的元件需要+3.3V,有的需要+5V,各不相同,而且随着GPU型号及显存型号的不同,上述前两项的工作电压还有些细微的差别,于是这就涉及到显卡上直流电源模块的设计问题。 直流电源模块,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输入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它都能稳定地输出一个预先设计的平滑的电压值,并可带动一定的负载。 一个理想的直流电源模块,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转换效率尽可能高,至少要达到80%以上。2、带负载的能力能够满足需求。3、输出端的纹波尽可能小。4、发热量尽可能小。5、所用的元器件尽可能少,满足成本控制的需求。 下面我们按照这5项要求,分别对显卡上所用到的电源模块进行介绍 线性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压差通常只要大于1.5V即可正常工作,若大于1.5V太多,虽然也可以工作,但不够理想。因为线性电源工作时输入输出端的压降都是由稳压器来承受,而稳压器通常都是把这个压降转化成了热量散发出去。这就是为什么线性电源模块发热量大,工作效率低的缘故。 为了弥补线性电源的这些不足,人们将目光逐渐投向了开关电源模块。开关电源模块具有效率高(可达90%以上),发热量小(或基本上不发热)的特点,但造价也相对于线性电源高了许多。 开关电源理论上可分为升压工作方式(Step-up)和降压工作方式(Step-down)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一些手持式设备,如随身听、mp3等,我们知道两节普通电池的端电压最高只有3.0V,若是两节镍氢(NiH)或镍镉(Ni-Cd)充电电池则端电压最高只有2.4V,而手持设备的系统工作电压通常是3.3V,于是就需要使用升压工作方式的开关电源模块。
此外,由于MOSFET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 由于此类电源模块总是有2只MOSFET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下轮流导通,开关电源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什么是PCB板?PCB板是英文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字头缩写,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印刷线路板”之意,是电子设备当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它的踪迹几乎出现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当中,PCB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各项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电气连接。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需要的零件自然越来越多,PCB上面的线路与零件也越来越密集了。 PCB板中多层板的命名方式是按照用于电子线路走线铜箔的层数来进行的,如:双面板有2层信号走线铜箔,4层板有4层信号走线铜箔,6层板有信号6层走线铜箔,余可类推,多层板不同的走线铜箔之间,有绝缘层进行隔离,同一个电子网络在不同的走线铜箔之间是通过过孔(VIA)来导通的。多层PCB板的信号走线铜箔层和绝缘层是通过加胶后,高温高压压合而成的。 道理是这样的,一个电子设备上面的信号网络不尽其数,同一个网络的所有结点都需要通过信号走线铜箔联在一起,每个电子设备上面网络的联接结点最多的常常是电源网络及地网络,而每一个一个电子设备的集成度越高,信号网络的数量也就越多,但留给信号走线铜箔的面积却在减少,为了提高PCB板的布通率,工程师于是想到了使用4层板以上的多层板来解决这个问题。 使用多层板,因为电源网络及地网络是专门的一层铜箔,电源网络及地网络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载电流,屏蔽掉更多的噪音,故可以极大地提高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围绕着GPU上方和右方的就是显卡的另一个重要器件――显存。它对整块显卡的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要引起重视哦! 显存,顾名思义就是显示缓存,主要作用就是完成显示图形数据的临时储存,这些数据包括已经处理和将要处理的数据,并且显存还要保证供给GPU处理的图形数据是以其需要的速度在进行传送的,所以性能越强劲的GPU对显存的要求也越高。 衡量显存的指标有两个:频率和位宽。频率就是所能处理的速度,也就是与GPU交换数据的速度,单位是ns或MHz(换算公式:1ns=1000/1 MHz、2ns=1000/2 MHz,以此类推);位宽就是交换数据时的“通道”,单位为bit。显存的频率越快,通道的数量越多,可以同时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大,整块显卡性能就越好。 对于这点,有的朋友也许会说,你说的这么专业,我还是听不懂啊?那么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说吧。
假如我们把显存与GPU打交道的数据通道比做一条高速公路,而把在数据通道上跑的一个个数据,比作高速公路上面跑的一辆辆汽车的话,那么显存的频率就好像是这条高速公路允许的设计速度。设计速度越高,说明这条高速公路的性能越好,车子就可以跑得越快。而显存的位宽呢,就好像是这条高速公路的设计宽度,什么双向4车道啊,双向6车道啊,以及双向8车道啊等等,那么当然是车道越多,允许同时通过的车子就越多喽。 显卡位宽的计算方法是:单颗显存的位宽×显存颗粒总数,而显卡的工作频率则是由显存颗粒出厂时标注纳秒数的倒数来计算的。显存带宽与显存位宽以及显存频率之间存在一个关系式: SDRAM显存带宽=显存工作频率(MHz)x总显存位宽(bit)÷8 在同等频率下,位宽大的产品的性能表现胜过位宽小的产品。当然提高显存频率也是一种解决方案,不过其效果并不如提升位宽那么明显,而且会大幅度提高成本。 显存从封装上来说通常有三种:TQFP(Thin Quad Flat Package,小型方块平面封装)、TSOP(Thin Small Out-Line Package,薄型小尺寸封装)和mBGA(Micro Ball Grid Array,微型球栅阵列封装),其外观分别如下图所示: 首先,mBGA显存信号传输延迟小,频率上限比TSOP的要高,目前最高可达1GHz,而TSOP只能达到400MHz左右,mBGA通常用于高端产品。其次,单颗mBGA的位宽要比单颗TSOP的大,通常都是32bit的,而TSOP最高只能达到16bit。举例来说,最新的NV40其显存位宽已达256bit,通过计算可知需要8颗mBGA的显存。再次,封装的不同导致这两种显存的引脚性能不一样,TSOP的引脚外露,容易受到各种杂讯干扰;最后由于制造工艺的问题,mBGA的成本要比TSOP高,这也是其用于高端产品的一个因素。
SDRAM只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进行一次数据读写,而DDR SDRAM则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的上升和下降沿各进行一次数据读写。因此在频率和位宽相同的情况下,DDR SDRAM显存是SDRAM显存数据传输速度的两倍。DDRII SDRAM是由于新款GPU需要高数据带宽而采用的,是DDR SDRAM的升级产品,它具有更低的功耗、更高的频率、更小的延迟时间、更小的封装、以及最重要的高带宽。 位于GPU下方,PCB板边缘的一排金黄色物体就是显卡与主机板连接的桥梁,目前主要使用AGP接口规范,未来将使用PCI-E接口规范,以满足越来越多的数据交换的需求。由于显卡可能会需要经常插拔,为了保证其良好的电气连接特性,故每片显卡的此接口都需要进行镀金处理,俗称金手指。 下面再给各位介绍以下显卡上其它的电子元件,如下图中所示: 2、显卡的BIOS芯片,通常是一颗闪存,它存储了显卡的一些基本的配置信息及驱动程序; 3、显存电压转换电路,是由1个稳压芯片+2个贴片电解电容组成,为显存提供所需电能; ----------------------------------------------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