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 邀请好友来看>>
ZOL星空(中国) > 摄影星空(中国) > 尼康数码相机星空(中国) > 尼康D5100星空(中国) > 如何让照片看起来鲜艳通透
返回列表
签到
手机签到经验翻倍!
快来扫一扫!

如何让照片看起来鲜艳通透

32364浏览 / 111回复

fox1969

fox1969

0
精华
4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 Z金豆: 0

    千万礼品等你来兑哦~快点击这里兑换吧~

  • 城  市:山东
  • 注  册:2011-08-15
  • 登  录:2013-01-10
发表于 2011-09-01 22:24:54
电梯直达 确定
楼主

  本人虽是新手,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虽然没资格谈这个问题,但看了网上的一些帖子,大体可以总结一些别人的经验供大家参考,下文中的“我”是参考文章中的作者。其实这个题目牵涉的方面很广,如光线、空气洁净度、镜头、滤镜、对焦、测光等等,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机内的优化校准。尼康提供了根据很多摄影前辈们经验值得出的很多秘制配方,取名优化曲线,从D80开始,尼康的机器就可 以通过加载这些优化曲线来自动美化你的照片了。这些曲线还可以让用户自己定义,于是网上有很多官方曲线和民间曲线。

 1、 优化校准模式

  D5100里重要的优化校准模式有:SD(标准模式)、NL(自然模式)、PT(人像模式)、VI(鲜艳模式)、LS(风景模式)

  打开默认的优化校准设置参数,你会发现除了锐度(Sharpening)以外,其他参数都是相同的。而其实,这些不同的模式之间造成的差异绝不只是锐度那么简单。对于每一个校准模式,Nikon都赋予了不同的曲线,使得每一种优化校准主要在饱和度、色彩偏移和对比度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不同。在默认设置下,SDNLVI三种模式的曲线存在很大的差异(请注意,尽管看似曲线的差别不大,其实这点曲线 的差异反映在图像上相当可观)。从图上可以看出,VI曲线较陡,无论在高光和暗部都有一定的压缩,暗部更明显;而NL曲线明显有更大的宽容度 (Dynamic Range, DR),与SD相比,NL获得的主要细节在暗部,高光部分基本重合。因此,很清楚的一点,整体画面的高对比度一定是以暗部色阶或者高光色阶的细节损失为代 价的。

  SD SD
模式作为制造商设定的标准模式,在绝大多数场合都是适用的。无论饱和度还是对比度都控制在比较平衡的范围里,拍摄人像不容易感到过饱和和对比度过 高,拍摄风景也不会显得非常。总体而言,SD模式的饱和度还是略高的,使得确实如Nikon宣称的那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获得鲜艳的照片。按照 Thom Hogan的描述,SD模式下的红色略微偏橙,绿色略微偏黄,一些色彩容易溢出,即饱和度过高。

  NL NL
中性的色彩,除了色彩饱和度比SD低很多外,更大的变化是对比度低,能够保留最多的暗部细节,最大限度发挥相机的DR能力。在普通的风景场合,用NL拍摄的第一感觉可能是画面像蒙了一层灰。

  VI VI
所能获得的是鲜艳的色彩,其曲线陡直,对比度高,容易损失暗部细节和高光溢出。同时,VI的色彩饱和度高,同时很多色彩存在偏色。尽管很多人喜欢鲜艳 的色彩,尤其是鲜艳的照片常常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可是在应用VI时必须注意到它所经常导致的细节丧失、偏色和色彩溢出。如果你可能还需要后制的话,就更需 要留心,因为这些过饱和的色彩是很难在后期中校正的。

  LS LS
的总体特点与VI相似,与VI的不同之处在于LS的曲线对比度更高,但是色彩饱和度比VI相对较低。同时,LS对每种色彩的强调性不一样,我感觉LS 对于红色、黄色等色彩的强调明显没有VI强,只是对绿色的强调较突出。此外,在绿色的表现上,LS略微偏黄,而VI略微偏蓝。由于LS的对比度高,因此在 拍摄风景照片时常常能够获得乍一看来不错的效果。

  PT
人像模式,有点类似NL,饱和度略高一点,对比度略高一点而已。
或许这种模式在保留肤色的情况下略微增加其他颜色的饱和度,总体使用下来感觉拍摄环境人像效果挺好,如果需要突出环境色彩的,可以考虑将饱和度调高到+1,并不会对肤色有太显著的影响。对于人像占据画面绝对主体的肖像摄影,恐怕不太适合。

DPReview
的优化校准模式曲线

如何让照片看起来鲜艳通透

优化校准模式的主要特点

如何让照片看起来鲜艳通透



尼康D5100

参考价: ¥3300.00

22

11

86

5

4

16

45

评分:+Z金豆 15  已有 2人参与评分

fox1969

fox196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发表于 2011-09-01 22:30:09 1楼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fox1969

fox196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发表于 2011-09-01 22:33:49 2楼
3、动态D-Lighting

  动态D-LightingADL)似乎已经成为了Nikon相机的标准软件设置。对于优化校准的设置,ADL是一件让人取舍两难的设置,尤其是对JPEG拍摄者而言,因为它有自己强大的一面,可是也 有自己的明显弱点。应该如何选择,首先必须明白ADL的工作原理。

  在选择了ADL以后,你会发现优化校准中对比度亮度两项微调参数都不再能自定义调整,而变成了“ADL”。很简单,因为这两项参数调整的其实是 亮度曲线的形态和色阶,ADL也正是通过这些调整来实现这些功能的,因此选择ADL以后这两项就由软件来自动处理了。ADL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在后期里做的暗部提亮。我们都知道,高光溢出对于数码照片来说是很难修复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拍摄时常常会尽可能保证高光部分不要溢出这样在较高对比度的场景下就必 须牺牲一些暗部细节。但是,在后期处理上,获得暗部的细节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对于对比度较高的场景通常都采取这样的技术——当然,对于高亮的天空用GND 是最好的选择——略微压低曝光使得画面整体偏暗以保证高光,然后在后期软件里提亮暗部以获得良好的画面。ADL的原理与此相似,也是通过前期压低曝光然后 由机内软件提亮暗部获得效果的。这一点可以简单地进行实验:将ADL设置在Normal,对着一般对比度的场景拍摄一张RAW照片,然后在 CaptureNX里关闭ADL,你会发现实际的照片要比ADL处理过的照片暗很多。

  这样,ADL的优缺点就清楚了。从优点方面说,ADL确实可以带来相对较好的整体画面对比度的平衡,使柱状图有向中间集中的趋势。同时,对于JPEG拍摄 者,由于ADL是在记录的时候由软件完成的,比起在后期进行暗部提亮少了一步压缩,不影响整体画面的质量。但是,ADL的缺点也是不能忽视的。首 先,ADL会改变预设的曝光量,而且你不知道它会改变多少,这对于控制曝光而言有时候是很难忍受的,这也就是我以为拍摄RAW的话最好关闭ADL的理由。 其次,ADL是一个自动的过程,由于太自动了,你不知道它到底是依据什么在进行操作,压暗多少你不知道,提亮多少你也不知道。将这一切处理全部交给软件, 对于拍摄者而言,你对一个特定场景的把握就有困难,你在同一个场景下用同样设定拍下的照片结果可能有差别。最后,由于ADL压暗曝光,在一些情况下容易造 成暗部噪声放大。还有一点不是所有人都会在意,即使用ADL以后,照片的记录时间会大幅延长。

  那么,到底该不该用ADL?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总体上还是应该充分理解我上述所说的ADL的利弊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我倾向于不使用ADL。那么 对于对比度较高的场景怎么办?我觉得通过选择低对比度的NL等模式以及进行自定义曲线可以在完全控制曝光的情况下做到可重复的暗部提亮和降低对比度。当 然,由于在大多数时候我是一个RAW拍摄者,所以ADL对我的一个重大影响是干扰我的后期,因此可能我带有RAW的偏见。对于只拍摄JPEG的人,我以为 ADL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尤其是你希望较轻松地获得可以接受的效果。事实上,使用DCJPEG时,我也喜欢尽可能利用机内的各种软件设定获得照片,这点对用DSLR拍摄JPEG应该也是普适的。由于ADL是一个自动的过程,因此既然使用了,就索性全面自动,新的Nikon相机中ADL“Auto”档 应是最好的选择。其实,尽管你不知道相机如何判断,但是也不需要太怀疑,因为我们既然能相信相机的对焦和测光,也就有理由相信ADL的判断多数情况下是八九不离十的。只是你必须注意ADL带来的副作用,尤其是暗部的噪声。当然,经过ADL的照片通常总是会显得稍微偏软一些,如果能在后期拉一个很平坦的S型 曲线,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fox1969

fox196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发表于 2011-09-01 22:37:21 3楼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fox1969

fox196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发表于 2011-09-01 22:40:36 4楼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fox1969

fox196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52
发表于 2011-09-01 22:44:42 5楼

6、 结语

  要说我对优化校准的理解,第一条就是不存在什么值得迷信的模式或者曲 线。并没有什么普适的优化校准,取其长处,避其短处,才是在拍摄中能够发挥优化校准模式的正确方法。你如果对于我上面讲到的种种优化校准模式特点和每一个参数的调节确实明白了,那对于这一点我想不会有什么疑问。如果你还在网络上求各种据说很好的曲线,或者坚定认为某种模式出的照片色彩最好、效果最神奇,那 可能你真的还没有窥到数码摄影的门道。
其次,我们必须了解,优化校准本身一定是一种折中,事实上只有对于极少数场景才能简单地通过机内的优化校准 设置做到最优化。当然,你可以通过对不同场景使用特定的优化校准使效果达到最佳,但是我不明白既然 这样你为什么不拍摄RAW呢?况且,通过机内设置达到这种最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对于一张照片的明暗层次而言,白点和黑点的设定是非常基本的。你在 Picture Control Utility里能够设定白点和黑点,但是你能对每幅照片都相应的设置白点和黑点吗?显然不可能,你机内所能存储的优化校准是有限的。曲线也一样,对于不同的柱状图分布显然需要不同的曲线,你也不可能通过预设来制作那么多适合每一个场景的曲线。还有色彩饱和度。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你通过机内的 优化校准来获得修饰效果一定是在效果和方便性之间所做的平衡,认识到这一点能够让你拍照片时更愉快。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相机允许你载入10,000种优 化校准曲线,那我觉得理论上大概所有的照片都可以通过直接的机内优化校准设置获得良好的效果了。问题是,你难道在拍摄的时候在这10,000中曲线里进行 选择?其实,如果你把现有相机里的所有自定义曲线装满(D51009条),你在使用时已经会感到手忙脚乱,至少我自己是这样的。所以,我的感觉是你在 一次的拍摄过程中所切换的曲线最好不要多于3条。举例来说,一般出门旅行拍点风景照片,我的主要选择是VI饱和度+2,对于夜景和太阳当头的照片我一般使 用NL对比度-1饱和度+2,而如果有到此一游的要求,我可能根据心情在PT饱和度+1SDThomHogan曲线)、M1里选择一个。这样,我就大 大节省了自己没有必要的脑筋消耗。又如,有人找我拍婚礼,我一般根据心情选择一个人像模式,一天都不会改一下。当然,你依据不同的场景制作的这些自定义曲 线可能各有用处,如果对每一幅照片都仔细思考一下最适合使用哪种模式,我相信一些照片的结果会更好一点,但是保证你会很头痛——除非你是那种搞认真创作的 家伙,那你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机内直出了。既然认识到妥协的事实,就不要忘记自己操控和使用的便利而单纯地追求效果和画质。
  在应用优化校准的过程中,有必要区别对待两类不同的评判。网络上、星空(中国)上对于图片的评价,充满的是随意,仔细分析的话其实主要都是个人的主观喜好以及一种定式话的思维对个人思想的影响。对于这些,完全不必在意。我写这样一篇文章,主要想告诉你的是我们在一定的场合应用和场合相适宜的优化校准,不要错误地应用不合时宜的优化校准。
  什么是正确的和错误的?错误很好判断,你所获得的影像和你的实际对象以及你想表达的内容不一致,这就是错误。因此你在拍摄相片时其实是在根据相机的成像特点来匹配你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大脑的“PS”效果是出众的,因此你必须知道相机如何工作以及相机的成像特点,这也就是摄影需要一定技术的道理。在我整篇文章对技术问题的描述中,曲线应该是核心的。不理解色阶和曲线,就无法在实际中灵活运用不同的优化校准,就不知道什么是匹配,而容易走入喂某条曲线或者某种设置是论的 误区。

  因此,优化校准应用的第一层是,通过模式、曲线、饱和度等等参数的设定,避免错误的结果。
  而优化校准的第二层应用,当然包括了通过优化校准获得的某种效果。由于各种星空(中国)上的多数发言还只是停留在器材欣赏的水平,因此很容易形成误区,将器材的优劣等同于照片的优劣。作为评测,所专著的是相机的性能,而不是告诉你在现实中如何去使用。我们从 一个好的评测中所能读到的应该是一部相机所能实现的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设置下能够发挥相机的最大功能,在什么样的设置下你必须面对相机的缺陷,而不是根据分数和相机排名进行无聊的争辩。相机能干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使用者的水平和使用者的拍摄目的。

  我以为,在数码摄影的领域,技术和艺术是共存的。在照片中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依然是摄影存在的意义,所以对于照片的评价,对于优化校准设置的评价一定是多样的,在很多时候没有正误之分, 而只依照个人的欣赏标准和所要表达的内涵而存在差异。然而,正确表达也必定需以技术为基础。好比绘画,不会拿笔,不认识颜色,如何画出自己希望的画?对于 摄影,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感光原理、对焦、曝光、光线等等都是基本的技术,而从优化校准来看,各种校准的特点、对曲线的影响、各种参数调整的影响则是能够依照自己需要来加以应用的基础。不了解基础,不熟悉基础,好比拿了铅笔却抱怨画不出油画的效果,妄谈应用就没有意义;而在掌握了基础以后,在你的审美观 上,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工作的体系,这时候你就会对大多数孰优孰劣的无聊争论一笑而过,而只对那些实事求是的评论、书籍和文章感兴趣了。比如,我不喜欢ADL,不代表ADL不好,而只是我不喜欢而已。你完全可以一直使用ADL。这个事情本身就没有对错,我不喜欢ADL的理由仅仅在ADL无法预期地改变了设定的曝光量,并且ADL的功能我在RAW后期中完全可以实现。重要的是,我们都首先应该认识到ADL的工作原理和对拍摄各方面的影响这一客观事实,然后我们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自己的取舍。这其实 就是应用优化校准的两个层面:首先是技术上的客观,然后是选择上的主观。

leejiawei222...

leejiawei222325


精华

帖子

等  级:Lv.4
经  验:1873
发表于 2011-09-01 22:54:11 6楼
学习了,需要消化,哈哈

leanji2011

leanji2011


精华

帖子

等  级:Lv.2
经  验:642
发表于 2011-09-02 01:37:06 7楼
顶上去!!!

blowtonorth

blowtonorth


精华

帖子

等  级:Lv.4
经  验:1852
发表于 2011-09-02 05:44:16 8楼
看着有点迷糊!慢慢渗透。

xssh719

xssh719


精华

帖子

等  级:Lv.5
经  验:4127
发表于 2011-09-02 08:30:09 9楼
长篇,得慢慢看。发帖辛苦,感谢分享。

qjzhoujin

qjzhoujin


精华

帖子

等  级:Lv.6
经  验:11974
发表于 2011-09-02 08:33:16 10楼
慢慢学习!

追逐光影

追逐光影


精华

帖子

等  级:Lv.8
经  验:34493
发表于 2011-09-02 08:41:45 11楼
支持了

windmountain

windmountain


精华

帖子

等  级:Lv.3
经  验:1230
发表于 2011-09-02 10:15:55 12楼
确实是很好的技术贴.需要慢慢学习和消化.

退群了

退群了


精华

帖子

等  级:Lv.8
经  验:38795
发表于 2011-09-02 10:39:45 13楼
支持

猛犸视觉

猛犸视觉


精华

帖子

等  级:Lv.6
经  验:6802
发表于 2011-09-02 13:37:13 14楼
支持一下,楼主辛苦了,慢慢消化琢磨中....

sufeiyuelj

sufeiyuelj


精华

帖子

等  级:Lv.1
经  验:86
发表于 2011-09-02 13:47:39 15楼
学习中。

zybylzwj

zybylzwj


精华

帖子

等  级:Lv.2
经  验:413
发表于 2011-09-02 15:27:25 16楼
感谢提供学习资料!!!

lutiance

lutiance


精华

帖子

等  级:Lv.2
经  验:379
发表于 2011-09-02 15:37:51 17楼
长篇啊,一时半会还看不懂

oy2011

oy2011


精华

帖子

等  级:Lv.2
经  验:335
发表于 2011-09-03 00:23:10 18楼
我也来学习,谢谢楼主分享

吟游诗人wate...

吟游诗人water


精华

帖子

等  级:Lv.6
经  验:8046
发表于 2011-09-06 14:14:39 19楼
好东西 需要好好研究

ak47kkddnn

ak47kkddnn


精华

帖子

等  级:Lv.3
经  验:1056
发表于 2011-09-06 15:21:55 20楼
支持科普,支持扫盲。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回复>>
去第 确定
支持键盘翻页 ( 左右 ) 
高级模式
星空(中国)精选大家都在看24小时热帖7天热帖大家都在问最新回答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

快捷回复 APP下载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