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9-22 18:09:22 101楼 | |
![]() 器材:索尼 A55 [索尼数码相机] 时间:2011-09-22 05:53:05 快门:1/60 光圈:F/4.0 焦距:18毫米 感光度:250 |
|
发表于 2011-09-22 19:22:03 102楼 | |
![]() ========================= http://hi.baidu.com/%C3%D4%CB%C0%CB%FD%CD%F5/blog/item/a224d647000e19036a63e56a.html |
|
发表于 2011-09-22 19:29:01 103楼 | |
转载:像素,已经成为影响画质的主要因素 尽管数码相机在纯数字上的竞争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在像素后期的发展中却表现出了疲态,纵观今年的新款数码相机,多数机器都开始回归画质这个原点,不再进行简单的像素提升的游戏,此举成就了不少今年高画质低像素的数码相机,而1470万似乎是目前消费类相机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随着画质论调的提出开始渐渐的淡出大家的视野。 这一点从我们近期做的一个调查也能够看出,在问及影响购买相机相机首选因素是什么的时候,这个问题的答案出乎意料,因为出现最多的一个答案竟然是功能,而不是被传唱N多年的像素,这一点微妙的变化也正说明了目前市场的需求,所以今年厂商也开始改变数码相机的发展方向,将自己的中心回归画质。看看佳能今年高端机器都是千万像素,而索尼最新的卡片相机也开始走画质路线,这两巨头的动作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数码相机今后的走向。 像素没落画质回归 众所周知,数码相机在面积有限的感光器件上所容纳的像素数是有限的,现在常见的CCD尺寸有1/2.5英寸、1/1.8英寸、1/1.7英寸、1 /1.6英寸等,像高阶的型号会使用更大的2/3英寸的CCD。在有关感光器件的几个参数中,像素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其次与画质有关有CCD尺寸、单位像素密度和透光率、灵敏度和信噪比,后面两个参数比较抽象,而CCD尺寸是我们能够最为直观的感受到的,譬如1/1.8英寸就比1/2.5英寸大,理论上能够获得更好的画质。 尺寸不同的感光器件对画质影响巨大 另外单位像素密度和采光率,这个也牵扯到CCD尺寸的问题,在目前技术下,单位像素的采光率,也就是光线可以覆盖到每个像素上的时候,受光面积越大,所得到的感应就越多,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画面细节;本来密度和采光率就是一个矛盾点,但部分厂商先进的技术也是可以平衡两者的关系——比如可以改进制造工艺,在生产CCD的时候,使用算法更科学的微透镜,也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单位像素面积的减小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数码相机的像素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相机的标准,而画质则成为各个厂商努力的方向,为了能够让大家最为直观的了解到哪些机器采用了大尺寸的感光器件,我们选了一些市面上主流的感光器件在1/1.7英寸左右的数码相机,而那些最常见的1/2.33英寸小尺寸的感光器件数码相机不在这次的推荐范围,注重画质表现的朋友要关注一下。 |
|
发表于 2011-09-22 19:38:49 104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9-22 20:27:08 105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9-22 20:40:45 106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9-23 03:39:59 107楼 | |
![]() ========================= A77 不仅是在像素方面的提升 降噪算法也有改变 高感降噪能力更强 而且像最新的236的电子取景器 三项翻折屏 都是不错的设计 做工好 带一定的防水 高像素带来的是更大尺寸的照片 更丰富的照片细节 我想没有人会觉得高像素不好 只不过是价格上也有一定影响就是了~ 整体来说A77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相比6000元左右的佳能 尼康利润机 我觉得A77入手还是值得的~ |
|
发表于 2011-09-23 09:28:12 108楼 | |
几天没上来,这帖子还真热闹啊!不知道我算不算某些“大肆攻击”人物之一啊!呵呵!A77这版要说些逆耳之言还挺难混。我也和楼主一样,已经不纠结这个高像素了。 | |
发表于 2011-09-23 17:51:13 109楼 | |
买相机如果像攒电脑一样就好了。 | |
发表于 2011-09-23 20:11:45 110楼 | |
是还是不是,这是个问题,永远的话题。 个人还是自己决定,要是对的,不要也是对的。 |
|
发表于 2011-09-27 22:36:47 111楼 | |
这个说法我赞同。。。。。。。。。 | |
发表于 2011-10-16 22:31:50 112楼 | |
像素1200万比较好啊 | |
发表于 2011-10-17 18:52:48 113楼 | |
我很赞同,我们就是玩的,不是搞专业的,好玩就行,a77就是对向这一消费群体 | |
发表于 2011-10-17 19:05:27 114楼 | |
这算什么陷阱,你买机身时,就应该想到镜头啊 | |
发表于 2011-10-17 22:22:16 115楼 | |
![]() ========================= 我们愿意拿钱买画质,不愿拿钱买像素。你这话说得精辟。 |
|
发表于 2011-10-18 04:27:39 116楼 | |
N家 C家 的高级镜头 也是 个个要你命3000. 24-70F2.8 70.-300 F2.8 85 1.4 501.4 这些 常用的 镜头SONY G ZA要便宜一些, 评价也好于CN原厂的镜头 CN 的镜头优势在于很多副厂的出来的一大堆便宜货。简直头昏眼花,到二手器材 最容易打了眼的 就是这些个 了解不多 一知半解 副厂镜头了 | |
发表于 2011-10-18 16:39:25 117楼 | |
画质的好坏,很关键在拍摄环境光合组成,不同的环境,画质都有所不同。个见。 | |
发表于 2011-10-18 20:56:42 118楼 | |
![]() ========================= 主要还是玩家少,产量低。想当初的手机价格的往世今生。但单反很难像手机这样普及,想玩就只有挨宰了。 |
|
发表于 2011-10-19 21:58:59 119楼 | ||
[quote]
[/quote]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问题,咱们不是整天把相机比喻成眼睛吗? 镜头就是角膜和晶状体,光圈就是瞳孔,那么ccd或cmos就是视网膜。处理器软件等就是大脑。这就组成一个完整的光学视觉系统。 所以索尼并不是没有光学技术,因为视网膜不比镜头次要,要没有索尼的视网膜,N岂不是残废? 我对索尼的看法是镜头发展不够快不够强,而不是某些人说的“光学不专业”,更加不能说镜头要靠蔡司所以不专业(因为如果这样说的话,N连视网膜都没有,就是一等待视网膜捐赠的残疾人,所以这是不对的)。 而阻碍索尼单反单电发展的,原因更复杂,因为相机不同其他商品,NC已经拥有很大名气和用户,盲从者多,不祥解原因大家都懂。 |
||
发表于 2011-10-20 10:06:31 120楼 | |
![]() ========================= 同样期待INTEL的那种小地方集成上亿个什么管的技术用到CCD上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