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08-02-28 02:29:06 楼主 | |
2008-02-28 14:31:00 流浪儿把此帖设为精华,作者得到50经验:)
●映泰780G名门出世 映泰的板卡工厂始创相当早,80年代便已经开始其产业,因此其在二十年间也积累了无数的制造和设计经验,这些年来映泰也出品过很多堪称经典的主板型号或主板系列,可以说是一家相当具有分量的板卡厂商。而780G是AMD公司今年将重推的整合芯片组,其整合的HD3200显示核心让入门级别显卡也有了紧张的感觉,而用户也对780G抱有极大的兴趣,这从最近星空(中国)的讨论热点贴的内容和网友们对我们测试文章的关注度就能看出来。 而在功能方面的强势也是780G如此受用户欢迎的一方面原因,UVD的高清解码能力也经由我们的测试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验证,完全替代CPU解码之后的系统资源占有率近似于无,确实是一项和整合主板相得益彰的强大技术,这一技术的加入也让整合主板终于真正能够胜任HTPC的高清需求。 780G还有一个相当不错的改进,那就是板载显存技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共享内存带来的性能瓶颈,同时也能够减轻内存的工作压力,缓解内存容量不足的窘迫,可谓一举三得的良策。
TA780G正是映泰旗下的780G芯片组主板,从板面来看也正是映泰制板的一贯色调风格,而打开包装盒时的黑色鳍片热管散热装置却让我们有些意外,没想到映泰对如此的整合主板的散热考虑也如同对待哪些超频之用的独立型强板一样周全。而映泰一贯的风格较为严谨,虽然价格并不占优却让人用着舒服。 今天我们将要测试的正是来自映泰的780G主板,型号为,出自名门必有其不凡之处,我们就先从其做工用料入手开始分析: 主板CPU供电部分的用料相当扎实,而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有趣设计,由于相性供电是有电感线圈的,而这款主板由于采用了Micro-ATX架构,因此电感和MOSFET之间无法拉开距离,因此映泰方面在MOSFET的散热鳍片上做了一番心思,将散热鳍片的接点绕开电感线圈,使其直接覆盖在MOSFET上以达成散热的目的。
主板提供了四条内存插槽,用橘黄和浅绿色的不同颜色来区分双通道,插同样颜色的两条插槽是为双通道打开。最大理论容量8GB。
磁盘接口丰富而性能和功能又较之SB600更为强大,这又是映泰TA780G M2+乃至其“御用”南桥芯片SB700的一大特色,780G作为SB700的开山力作显然也应该是有其不凡之处的,我们且用测试来证明。
PCI扩展部分是780G一个不能不提的部分,Hybrib交叉火力的存在令其变成整合主板的重要组件,而我们更可以用一块PCI-E 16x的独立型显卡和其整合显示核心HD3200组建交火,目前测试版本驱动的得分已经放出。
主板的背板接口相较直线则显得较为传统,视频方面有VGA、DVI两种接口标准,支持双头输出功能,如果加上独立显卡则支持四屏输出。 ●测试平台软硬件构成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将使用简体中文版Windows vista版本的操作系统,关闭所有Windows开机启动项,并不对操作系统进行任何优化,用以获取最大的系统稳定性与兼容性。所有测试软件运行过程中均使用“Windows Vista”默认桌面主题和“最佳效果”以获得最平等的测试环境。我们将关闭屏幕保护、休眠、系统还原以及自动更新等功能,并统一使用公版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为获取最为真实原始的客观评测数据提供基础。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测试中所涉及的产品参数以及主板和显示芯片组驱动程序都会在测试平台说明中给予相应注释。 ●测试成绩汇总 从我们最近汇集到的测试数据来看,AMD 780G的显示效能确实相当惊人,即使配合AMD黑盒5000+处理器也能令其3DMark06得分达到1247的高得分,即使面对入门独立型显卡也是不逞多让的,而780G芯片组的基本效能情况也同样令人欣喜,内存在4-4-4-12-2T的延迟状态下就能够跑出7500多的Read数据已经做到和独立型芯片组同样的水平。 下面的表格即为我们对映泰TA780G M2+的最终测试结果:
测试总结:此板价格仅为699元,配合其做工用料以及严谨用心确实价格不高,值得消费者考虑。 ●测试总结 回过头来看,将整合主板做的如此性能卓绝固然对消费者是好事,但AMD方面也将因此而影响其入门级别产品的销售,不过考虑到未来市场也将是整合型芯片组大放异彩的时代,如此说来也算是顺应时代。总之,无论如何780G的推出确实是令消费者得到了莫大的利益,而780G的最大意义也在于将原本做不到的变为做到,将原本界限分明的入门与整合显示芯片的定义变得模糊起来,08年MCP78和G35都将出世,而映泰方面自然也会放出更多有创意的整合型芯片组,消费者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更大的选择面。 |
|
个性签名:无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