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6-03-20 10:45:38 楼主 | |
一、电商的销售平台缺乏监管 目前京东有PC电源大约60个品牌900余款产品(不完全统计),采样只相当于总量的1.1%左右,这1.1%里面不合格就达到了40%。比例之高,未免对消费者日常选购产品有些担忧。 京东作为一家销售平台,缺乏专业的检测环节以及相关的媒体检测合作,所以存在盲区。因此出现了检测的这种结果。
二、不符合80Plus标准是否意味着电源不能用? 按照80Plus标准所规定的金牌转换效率要求,严格去比对测试。我们认为产品既然打上了80Plus的标识就应该完全符合80Plus标准的要求,凡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就认为是不合格产品。 产品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部分是有实力的,基本的制造能力有。为什么转换效率不能达到要求呢,这跟电源的方案还有就是是否舍得用更好的产品材料有关系。 这样的产品使用,个人认为不会马上烧毁你的其他硬件产品,但是长期试用可能就是稳定性会差一些。回到转换效率不达标上,其实还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通过不合格的张贴80Plus标识误导消费者。 三、80Plus之困 行业之痛 从2005年第一台通过80Plus认证的电源开始,截止到2016年3月10日,根据80Plus官方公布的数据,一共5489颗电源通过115V认证。 80Plus认证其实是商业认证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是由一个叫Ecova公司发起的。正如媒体圈知名电源评测专家卓克先生在2014年一篇文章中指出:“80Plus并不是政府部门或者NGO机构或者学术机构推出的什么规范,它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提高电源的效率,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收取认证费来盈利。” 很多年以前,没有80Plus认证的时候,电源我们谈论的是瓦数,瓦数大就NB。低效率的电源,最大的隐患是因为产生的废热多。比如一颗80%转换效率电源,理论上就有20%的效率转化成了热量,这些热量日常使用中会对电源器件造成非常大的隐患。 说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不关心转换效率,但是转换效率不仅仅是省电的问题,它代表了电源的品质。应该这么正确的看待一颗符合80Plus全电压标准的电源产品,如果能够在115V和230V转换效率下都能够达标,那么在使用的元器件上一定有着更苛刻的标准,安全性和寿命自然更优秀。 80Plus最近几年标准要求不是越来越苛刻,而是越来越低,新近推出的80Plus EU版,转换效率就低了很多。那么以前很可能未能通过的电源,就能够通过这种认证进而可以打上80的标识,那意义何在呢?商业认证就是商业认证。 四、诚信或者违规的代价太低 厂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被消费者认可,那么80Plus成了救命稻草就疯狂的给自己套上光环,慢慢的发现,贴上也没事,没人查,于是行业就出现了这种乱象。 电源不能单纯从外观上判断优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识能够帮助消费者识别这款电源的优劣。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能买颗电源还得去网上各种查询,看看打上这些表示的是否是真的通过了国家检测。而80Plus这个主要考核转换效率的国外商业标准,就这样被拿来当成品质电源的保障。这是误解也是无奈。 80Plus催生了电源行业转换效率的大规模提升,带动了电源品质以及解决方案的优化,这是要正视的。 在市售的线下和线上平台上,还有很多电源的品牌在销售中,每个品牌也有各种规格的电源在销售,这个数量相当的庞大。比如光80Plus商业机构就认证了5000多款电源,消费者确实难以选择。 评分:+Z金豆 110 已有 22人参与评分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等 级:Lv.12
经 验:539672
|
发表于 2016-03-20 10:46:06 1楼 |
哎呦,不错嘛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