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7-11-09 11:16:35 楼主 | |
USB 3.0接口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想必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理论传输速度是5Gbps,几乎十倍于USB 2.0,所以目前市面上的USB外设凡是涉及到跟速度有关的,全都换上了USB 3.0接口。那么,是不是蓝色USB 3.0接口就能保证令人满意的传输速度呢?以前我并不怎么关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朋友送了我一个新的USB 3.0 U盘。 既然是朋友送的,也并非这篇文章的主题,那我就不直说这款产品的名字了。 我心血来潮,打开ATTO Benchmark软件,想看看U盘的读取速度。我比较喜欢这个测速软件,以前经常用它来评测SSD,并发现SATA 2.0接口和SATA 3.0接口速度差别很大,而SATA 3.0比起PCI-E也是小巫见大巫。 不测不知道,一测,结果有点惊人。 平心而论,这款U盘的读取速度还是不错的,达到了110MB/s左右,但写入就小得可怜了,只有不到20MB/s。USB 3.0的理论速度是500~600MB/s,就算有各种损耗,以及必须的信道划分,可起码也应该有三位数,对不对? 我用同样的软件,测试了一下USB 3.0的移动硬盘,结果则比较令人满意。 移动硬盘的速度,读写基本一致,稳稳地处在130~140MB/s之间。 事实上,U盘的闪存结构,确实注定其速度会成为瓶颈,但我没想到瓶颈会那么明显。写入只有20MB/s的U盘,显然是浪费了USB 3.0接口啊,那么大品牌会不会更好? 答案是,不一定,我找来一个金士顿USB 3.0的16GB,测试一下,同样有些遗憾。 那么USB 3.0 U盘到底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和老旧的USB 2.0比起来,差别还是巨大的,我又拿出一个老旧USB 2.0 U盘,测试一下。 哇哦,连读取都只有20MB/s,写入更是只有区区5MB/s,真难想象没有USB 3.0的年代,咱们这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呀! 好了,其实之前的文字,我是在做铺垫,我想说的是,对于一个经常需要用U盘存储资料的用户来说,一个真正高速的USB 3.0 U盘是十分重要的。于是我在网上研究了一下,找了一款台电幻影X高速U盘,据介绍它的写入和读取都能超过150MB/s。 这款台电幻影X没有采用现今常见的简易塑料封装,而是用了相对更复杂的纸盒子,可见它的定位是更偏重高端一些的。 打开后,看上去像是钢制外壳的,我查了一下说明书,是锌合金材料。 习惯了塑料外壳的U盘,这款金属U盘拿在手中,第一反应是有点沉。 产品的结构是两段式而不是一体式,这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总之,得把盖子保护好。 背面与正面模样很接近,但弧度更大一点。 比起造型,我更关心它的速度表现究竟如何。 熟悉的USB 3.0接口,同样是蓝色,具体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 虽然目前手机领域USB-C已经越来越多,但作为PC尤其是台式机,还是这种Type-A的接口最为常见,为了兼容性,有时也得舍弃最时髦的元素。 很多年前,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我曾经用过台电4GB的U盘,那时觉得U盘从8MB发展到4GB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然而接下来的十几年,U盘的容量提升却逐渐慢下来了,直到今天也有不少朋友还在用8GB,最常见的是32GB和64GB。这中间究竟是因为技术出现了瓶颈,还是需求不再延续,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思考吧。 从盖子可以看出,这款产品不是对称结构,盖子是有正反之分的。 给个侧面,OK,外观介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看看它插上电脑后的表现。 读取速度稳定在200MB/s以上,写入速度也超过了150MB/s,大概是180MB/s左右。原来,同样是USB 3.0接口,真的有差别。 为了检验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我将电脑上机械硬盘中的一个3GB视频文件先复制到系统盘SSD,这样才能保证机械硬盘的传输不成为瓶颈,然后我用这个电影文件来测试U盘的读写速度。 从SSD到U盘,26秒。 从U盘到SSD,16秒。 简单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100MB/s出头的写入速度和将近200MB/s的读取速度。 写下这篇文章,是想与朋友们分享一下近期的心得,原来USB 3.0只是最基本的指标,在这个基础上,不同产品的表现是千差万别的。对于一个小小的U盘,同样不能仅仅一USB 3.0为衡量指标,还得认真研究它的读取速度是不是真的发挥出了接口的价值。否则,耽误的时间,是不是损耗了更多的金钱呢?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码字工人一枚,
在多个行业摸爬滚打一路至今,
从20世纪就开始关注电脑与互联网产业的独立人格泛媒体专栏作家。
|
发表于 2017-11-09 23:38:31 1楼 | |
支持各种测评、折腾 | |
个性签名:个性签名无个性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