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1-02 15:04:24 楼主 | |
作为坛子里喜欢搞机的一员,本人每次看到新品,都有一种“买买买”的冲动,无奈手中银子有限,所以大奶机一直以一种不完美的姿态存在着。从6月开始,参加了村里的msi Z97 gaming3团购,当时的大奶用G3258+Z97应付着,显卡则是之前挖矿剩下的2张HD7850,电源本来也是全模(Tt DPS750),而且也做了线,可惜boom了,返厂至今未归。。。。。。再往后,CPU则换成了i5 4690K,不过2张HD7850也被我出掉了,这样,本人的机子彻底没了显卡,用核显运行着,此时的大奶机,居然是性能最孱弱的时候。。。。。。一直用核显坚持到了现在,期间各种新品上市,终于忍不住,各种买买买(也有跟人换的),于是就有了这台大奶机的最终形态,下面,就让本人分享一下攒机过程吧。 先是配件大合影,U和板子因为是之前就有的,已经装在机箱里了,前排的童鞋们则是新入的(主板盒子除外,因为真的只是空盒子)。 貌似刚才的合影。漏掉了机械键盘,下图给补上吧。 接着大体介绍一下各个配件: U就不细说了,某宝入的散片,马来版,大雷一颗,4.5G勉强能玩,再高就不行了。 板子是MSI的Z97 gaming3,6月份坛子里搞团购,黑东999入手,然后写帖返款300,一直用到现在,感觉还不错,最爱其黑红配色。另外,内存是金邦1600 4GX2,内存这玩意更新换代慢,这对条子也用了很久了。 显卡,MSI的GTX970 gaming 4G,黑东入手,基本上是一线卖二线价了。最近最火的就是980和970了,980价格太高,970能达到980 80%的性能,但价格低了很多,所以就入了这。这家伙依然是黑红配色,跟本人的这一套主机颜色挺搭配。 左边是gaming系列的“龙图腾”,和本人主板上的图案差不多。 右侧则是微星的英文logo,2枚风扇都是很少见的14叶扇,一般扇子都是奇数扇叶,这卡上用的居然是偶数扇叶,另外每两片扇叶中有一个有个凸出部分。 显卡采用3根热管,2根8mm,1根6mm,相对于150W TDP的GTX970来说,这样的配置也完全够用了。 侧面设计了一个带有“龙图腾”的logo,通电时会发出白光,在这个讲究信仰的年代,这样的设计无疑提高了逼格。 输出接口,2XDVI、1XHDMI、1XDP,非常丰富。 显卡背部,可以看出显卡采用黑色PCB,用料也非常扎实。 1个6pin接口和一个8pin接口,都采用反转设计,这样可以避免散热片挡住供电插头的卡扣。 显存则是星空体育平台的K4G41325FC-HC28 GDDR5颗粒,单颗容量为512MB,正面4颗,背面4颗,组成共计4GB的容量。显存速度为0.28ns,其等效频率上限可达7143MHz,可以看出属于比较高频的显存。 接着看黑东新入手的东芝Q PRO 128G SSD,原价499,撸了100-10的券,489拿下。之前一直用SF主控的盘,这下换个其他主控的试试。 SSD的包装采用充气垫子,保护性不错,附件则是加厚的垫子和质保卡说明书等,虽不多,但够用了。 盘体采用金属外壳,表面未经其他工艺处理,露出了金属原色,质感较强。 背面,盘的一些信息参数。 接口特写。 盘真的很薄,目测只有7mm 接着是散热器,酷妈的冰神240M,之前本人已经出了专门的测试,有兴趣的可移步观看:http://diywww.cpsconcerts.com/75/231_741014.html 冷头特写一下。 冷排侧面有其型号标识。 鳍片特写。 接着是电源,之前的Tt DPS 750已经boom,返厂无音讯,只好入了酷妈的V850,该电源采用全模组设计,海韵代工,采用了海韵的KM3方案的改进版本,该版本解决了海韵电源以往的啸叫问题。 侧面的logo很简约 功率表,额定850W,12V单路设计,功率达到了840W,占比非常高,适合大功率CPU和多卡互联平台,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据说220v下能达到白金效率。 全模组设计,这算是本人的第二块全模电源了。 散热孔采用小六边形孔,AC输入有独立的开关。 键盘,贼船K65,用猫头鹰D14和银欣HE01和一个壕换的,据说全球仅此一把,为神马只有这一把,下面我细细道来。 贼船的logo,该牌子也是信仰充值的利器。 银色的键盘是我那个壕盆友后换的,据说这一套就要1400大洋。 重点来了,市面上的K65大都是红轴,这款却是黄轴,而且这不是某柏那种国产黄轴,而是樱桃原厂的黄轴(你没看错,确实是原厂的黄轴,只不过数量太少,好多人没见过而已),所以为啥说该键盘全球仅此一款了。 开始装机了,主板和U、内存啥的之前就装好了,所以这里先装电源吧。 接着装冷排吧。 涂好硅脂。 固定冷头。 水冷安装完毕。 接着装入显卡,970确实够长,比主板的宽度还长。 插入供电插头,暂时先用原装线吧,本人做线的材料已经到齐了,有时间做一套骚红模组线。 正面看看,原装线的效果也不错嘛。 SSD的安装也很简单,从机箱里随便抽出一个架子,4颗螺丝将SSD固定到上面。 正面是酱紫的。 像抽屉一样装入硬盘笼。 连好所有的线缆,就基本成型了。 盖上侧板,通过侧透依然能够看到里面的东东,这一套东西,逼格还行吧? 通电试试,2枚信仰灯都亮了,可以收工了。 装机部分就到这里吧,接着开始测试。 先看看配置单,具体配件上面已经亮相了。 再看看MSI GTX970 gaming 4G的规格,1664流处理器,256bit位宽,核心/显存/boost频率分别为1114/1753/1253,很明显比公版高很多,另外显存也采用了4G大显存,估计是为了应付4K显示器的。 接着是喜闻乐见的测试: 3D mark11,轻松破万。 3Dmark 11 X档,5K分也很轻松。 新3Dmark fs 9331分。另外该软件也附有FPS曲线和温度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测试时最高温度也就60度出头,最最主要的是,此时风扇还没转起来,整个主机非常安静。 新3Dmark FS X档,4934分。此时最高温度依然60度出头。 再来看看SSD,信息参数一览。 来个AS SSD Benchmark跑分,轻松过千啊,尤其是读取速度达到了513.02mb/s,貌似快达到sata3.0接口的上限了。 最后再来个烤机测试,240排轻松压住4690K,最最主要的是,风扇的转速只要900多rpm,就能把U压制的如此凉快,此时机箱皱纹噪音非常的小。 本次作业就到这里吧。谢谢欣赏。 评分:+Z金豆 48 已有 10人参与评分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4-11-02 15:12:58 1楼 | |
![]()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