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1-08-23 21:57:31 楼主 | |
以“小桥、流水、人家”格局及丰富的文化遗产著称于世的朱家角,堪 称国之瑰宝。如今,朱家角正从闭塞走向开放,从传统迈入现代,迈入“以文化兴旅游,以旅游兴古镇” 的新阶段,成为上海后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P1 惠民桥(廊桥) 惠民桥造型飘逸潇洒,登桥可欣赏市河二岸一长溜整齐的石驳和粉墙瓦的明清建筑, 可看到人家凭水开窗,临水购物的动人江南水乡风情,更可观赏那漕河街面向市河一排长廊. 构成一幅特有的水乡风情画。 惠民桥是古镇唯一的木结构小桥,也是最独特的木桥,因桥面建有木板栅,上盖砖瓦、翘角, 故也称廊桥。使行人既可避风雨,又可遮烈日,这样既为民通行方便,又为民歇脚避风雨,故称惠民桥。
P3 “廊桥遗梦” 恋恋不舍惠民桥。
P4 永安桥 永安桥用花岗岩建造,重力式桥台,桥面架石梁,板式桥栏,四角有抱鼓,两堍铺石级, 桥梁简单实用,便捷两岸交通,是往课植园必经之路。
P5 中观音桥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 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 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P7 城隍庙桥近景 看惯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都市,乍到朱家角,立马感觉到耳目一新。 行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我着迷于它原汁原味的明清街、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
P8 从圆津禅院楼上看泰安桥
泰安桥俗称何家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为单孔拱形石桥,位于漕港河口的名刹 圆津禅院门前。高且陡,是全镇最陡的一座石拱桥,桥堍竖立旗竿石两块,系悬路灯所用,是往来船 只的航标,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浮雕,古朴淳厚。用于建造何家桥的材料,是青石, 且雕刻的桥栏浮雕“飞云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桥前圆津禅院也建于元代,故对此桥的历史, 造桥专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诗:“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闻市上,渔笛在溪东,蒲扇轻摇暑,蕉衫短受风; 晚凉闲独步,古寺一桥通”。诗中描写日落黄昏,渔歌唱晚,经过一天酷暑,人们轻摇蒲扇,步上桥头, 尽情享受晚间清凉。真是一幅生动的古代消暑纳凉图。这里写了“古寺一桥通”,“古寺”即圆津禅院, “一桥”就是泰安桥了。
P9 平安桥 平安桥位于大新街口,建于明代,系砖、石、木混合结构,旧时这里称平安里,故名平安桥。 桥身及桥基为花岗石条,两旁扶手用青砖砌就,中间扶手栏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饰,自然朴素。
P10 平安桥也称戚家桥,相传此桥系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行军路过所造,就地取材,所造成砖、木、 石混合结构,省时、且行军路过建造对材料、工艺都不可能讲究,所以桥石不平,行人过桥时, 桥上石板会发出"咭咯咭咯"之声,但桥现仍坚固耐用,保存完好无损。
P11 回头再看平安桥
P12 中观音桥畔歇凉亭
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请您继续浏览“朱家角印象”之: 水乡风韵 http://dcwww.cpsconcerts.com/55/31457_547202.html
老街风情 http://dcwww.cpsconcerts.com/55/31457_547230.html
名园风采 http://dcwww.cpsconcerts.com/55/31457_547320.html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1-08-24 01:10:35 1楼 | |
欣赏与支持好友佳作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