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 2011-04-14 20:24:44 21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48 22楼 | |
23、怎样根据闪光灯的曝光指数确定闪光摄影的正确曝光 无论闪光灯泡或是电子闪光都有规定的感光指数。各类中小型电子闪光灯的产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曝光指数, GN24 或GN32 等。GN 曝光指数是由感光片的感光度(通常以ASAI00 作为标准),闪光灯的照射距离和光圈的F值大小而定的。例如有的电子闪光灯标着GN32,就是说使用ASA100 的感光片,在光圈Fl的情况下,拍摄距离 曝光指数=光圈×闪光灯照射距离 这里可以把曝光指数看成是一个固定值,当光圈放大或缩小时,摄影距离(亦即闪光灯照射距离)就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反过来,当摄影距离改变时,光圈也必须作相应的调整。这样,又可以得出下列计算公式: 光圈=曝光指数÷距离 距离=曝光指数÷光圈 例如,闪光灯指数为GN24,已知拍摄距离为 电子闪光灯的灯罩背后或者灯柄上一般都刻有光圈F系数表,根据闪光灯和被摄体的距离,便可很容易地查出应该使用的光圈系数。这种感光表一般都按ASAI00 的感光片制定的,如果改用较快或较慢的感光片时,必须相应缩小或开大光圈。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52 23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56 24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4:59 25楼 | |
26、怎样进行反射闪光摄影 反射闪光拍摄有很多优点,尤其是拍摄人像,静物。它能使反差降低,避免直射闪光所造成的明显的摄影。但在使用中如果操作不当,反而会造成不好的结果。所以,掌握反射闪光需要有一定的要领。 A.摄影者站在被摄者不太近的位置上,因为光线从天花板上向下反射的角度大小,使被摄者的脸上照不到光,或者仅能照到极弱的光,并且在被摄者的双眼和鼻子底下产生难看的阴影。 B.调整闪光灯的角度,防止被摄体或是靠近被摄物的配景部分受到闪光灯的直接照射,这样拍出的照片是很不好看的。 C.在较小的房间里,闪光灯发出的闪光只有打在墙壁上才能有好的效果。但墙也很白才行,否则,反射回去的光是带有不同程度的颜色的。用这种方法比从天花板反射闪光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线和变化更多的光照角度。 D.假如天花板太高,或者天花板不是平展而是有装饰花纹的,你只能利用四周的墙壁了。在许多场合,可以利用白色的墙壁做为反射面。如果房间较大,可以用大功率的闪光灯做两次以上的反射,使光线更均匀,照射面积更大。 E.如果被选作反射面的墙壁或天花板不是白色而是其它颜色的,那照片上会显示出各种颜色。所以,最好是自己设置一个反射面。可以把一张普通白纸板固定或是放在闪光灯的上方,调整到反射光所需要的位置。 F.在与被摄物较近时,在反射光中采用一个或者若干个白色纸板做反射面能够得到极好的光线效果。 G.作为在肖像摄影中的另一种布光方式,许多人越来越多地利用白色或银色的反光伞来做反射光,静物也大量运用。 不论什么方式的反射光,对曝光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有能测闪光的测光更好。没有,就要多拍几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多积累经验。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03 26楼 | |
27、怎样用闪光灯补光摄影 我们在室外拍摄逆光像,尤其是逆光人像时,如果不用反光板补光,或从背光的暗部曝光,由于高光部分曝光过度而效果欠佳,层次、颗粒等方面的理想程度也不尽人意,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对暗部补光。反光板补光比较麻烦,闪光灯补光相对优点多一些。闪灯体积小,光亮输出均匀,色温标准。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07 27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10 28楼 | |
29、怎样灵活调整光位 光位即光源所在位置,关系着摄影形成顺光、侧光、逆光或平射光、高位光、低位光等不同光影效果。所以,摄影者在拍摄前总要注意光位,根据光线的投射方向来斟酌拍摄位置,以取得理想的光影效果,这就是摄影中常说的选择光线角度。怎样才算理想的光影效果?概括而言,应是有助于良好地甚至美好地表现画面内容尤其画面主体(主要拍摄对象或画面的主要部分),否则就被视为光影效果欠佳、用光不当。因此,摄影行家,摄影书籍或有关的摄影文章常常告诫说,“拍摄人像忌用顶光、脚光”、“顺光摄影的光影过于平淡”,“侧射光,半明半暗,机械对等而又难看”⋯⋯。然而,光源所在位置有时是不可变动的,譬如现场光摄影,现场固有的灯光不可由摄影者任意布置或挪动;尤其是自然光摄影,光源——太阳的所在位置是不以人的意愿改变的。在这些情况下,怎样避免顶光。顺光等不良的光线角度,取得良好的光影效果呢? 其实从摄影用光来说,光位的形成与物位(被摄人物或景物所在位置)、机位(照相机所在位置)直接有关,所以,即使是自然光摄影,很多情况可以通过巧妙利用光位、物位、机位三者相处关系,使由于光线投射角度造成的不良的光影效果变为优良效果。例如: A.在顺光条件下,被摄人、物、景大面积受光,缺乏必要的光影明暗对比,因而影调板平,对于人物特写尤其雪景的表现效果必定欠佳。如果以被摄者为中心,拍摄位置左移或右移45°,就可形成明暗对比协调。美观的前侧光效果;如果由顺光角度转过身来拍摄雪景,形成为逆光或侧逆光,雪景的影调层次就显得悦目、丰富。 B.正午阳光下拍摄人像或人物特写,由于顶光,脸面光影效果很难看——额头白亮、眼窝深凹、颧骨突出、鼻下浓黑。不过,大多数正午阳光并不是呈90°投射地面,总是略有偏斜的,因此可以利用顶光的偏斜角度,使被摄者背光,脸部完全处于暗面,形成高逆光;或者无论顶光垂不垂,使被摄者仰面(形成前侧光)或稍低头(形成背光)之际拍摄,避免不良的光影效果。 C.日出后或日落前一小时左右,太阳角度不高,被摄者在这时如果处于侧射光角度,脸面必定半明半暗,光影反差较大,成为很难看的“阴阳脸”。因此不宜从其正面而应从侧逆光位置,或者选择略为居高临下的取景角度逆光拍摄;当然也可使被摄者稍为改变面向,正对或斜对太阳拍摄。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14 29楼 | |
30、怎样恰当掌握光比 所摄人、物、景明面和暗面由于受光程度不同而构成的亮度比值,称为光比。假设光比为2:1 或3:1,即明面与暗面的亮度比值相当于用200W:100w,或300W:100w 灯光的不同照明程度;按曝光量比较,前者的明暗相差1 级(1 挡光圈),后者相差1.5 级(1.5 挡光圈),两者的明暗光亮对比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影调黑白对比(或色调浓淡对比)的反差也就不同。被摄体直接受光或受光量较多的部位为明面,间接受光或受光量较少甚至未受光的部位为暗面。明面与暗面受光量差不多、亮度相近,光比就小,影调(或色调)表现的反差也小,看来就觉得柔软(若运用不当,会觉得平淡);明暗面的亮度相差较多,光比就大,影调(或色调)反差也大,显得刚强(若运用不当,则会觉得僵硬);光比很大,影调以黑白两极为主,中间的灰度很少,即为高反差效果;光比很小,影调以灰为主,缺乏必要的黑白反差,就流于严重偏灰的不良影调。光比的掌握是进行摄影用光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恰当的光比所产生的好的影调(色调)反差效果,有助于大大加强画面的艺术表现力。所以,在摄影实践中应该恰当掌握光比,譬如直射阳光下拍摄人像,脸部的暗面虽然接受天空散射光的一定照度,但仍嫌暗,若加用反光板反光或闪光灯闪光辅助照明,就可使脸部光比适度改良。此外,进行灯光摄影,除了靠主灯照明,还加用副灯;闪光摄影中实行的多灯闪光或采取反射闪光等措施,都具有形成恰当光比的作用。至于光比的掌握怎样才算恰当,按通常情况概括举例如下: A.为表现儿童,少女肌肤的柔润感,或者拍摄以白和浅灰为基调的高调照片,光比应为2:1-3:1。 B.拍摄稍软调的照片,或者通常的彩色摄影,光比应为2:1-3:1。 C.一般的人、物、景摄影,影调反差适中的通常照片,光比大多为3:1-4:1。 D.拍摄稍硬调的照片,或者逆光、侧逆光摄影,光比应为4:1-5:1。 E.表现青壮年粗犷的形象和刚毅的气质,或者拍摄以黑和深灰为基调的低调照片,光比应为5:l-6:1。 F.形成轮廓光亮线的逆光人像或逆光静物等摄影,光比可达6:1-7:1。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18 30楼 | |
31、怎样利用室内灯光摄影 室内灯光摄影,可利用原有的吊灯、台灯、壁灯等条件,为了增加亮度,可去灯罩,更换乳白色灯泡,用150w—200W 的灯泡照明就可以了。在室内拍摄较大场面时,灯光位置应适当地拉开距离,假如配用门窗的散射光,亮度会大一些。室内灯光摄影,由于面积小,拍摄对象多,如将灯光移向主体太近,主体明亮了,背景又暗淡了,造成光线不匀。因此室内灯光摄影在拍摄较多对象时,注意安排灯光不宜太靠近人体,使每一个被摄对象都能均匀受光。 下面将室内灯光摄影的布光方法简单介绍一下: 主光:主光是照明景物的主要光线,对物体的形态、轮廓质感起主导作用。作为主光的照相灯具,要有足够的亮度,使感光片能够有充足的感光,主灯的布置要高于被摄物体,以保证照片的真实感和取得具有明暗对比的效果。在无其他光源的情况下,一盏主灯也可以进行摄影,但反差较大,加配用反光板来协调某些光亮不足的阴暗部,效果会好些。 辅光:辅光的作用是辅助主光照亮被摄物体的阴暗面,使阴暗面也显示出亮度和质感,缓和主光造成的投影,获得柔和细腻的效果。用作辅助光的照明灯具,光亮强度应低于主灯,如果亮度过强,会给被摄物体形成另一个投影。辅灯的高低可与主灯一样,或略低于主灯。辅灯的位置,不可距离被摄物太近,它可以直射物体,也可以照射白色墙壁,再反射回来,使光线更加柔和。在主灯位置确定后,移动辅灯。观察被摄物体,待主光的投影冲淡,反差协调时即可。主灯和辅灯,同时使用,有利于摄影造型,缓和反差。辅灯的位置,应随主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轮廓光:轮廓光是用来勾划景物轮廓的光线。它能在物体上形成光亮的边缘,产生与景物分离的清晰轮廓,可增加景物的立体感。轮廓光大多用逆光,布置在被摄物体背后。轮廓光的亮度一般高于主光,否则显示不出轮廓。 背景光:背景光的主要作用是衬托被摄物体,渲染环境气氛。在人像摄影中,为了消除在背景上的投影,或使人像与背景不致混淆起来,往往另用一盏散光灯直接照射背景,这样可以使背景与人像形成较强的明暗对比,增强照片的空间感。 脚光:光线从被摄物体下部向上照射称为脚光。单用脚光,物体下亮上暗,给人的感觉奇特而怪异,脚光在室内摄影中可作一种配光使用。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21 31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25 32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29 33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5:32 34楼 | |
35、怎样涂布用光 在很暗或全黑的环境拍摄静物、花卉,尤其拍摄机器设备、石窟佛像等较大的物体,实行涂布用光,可以简化照明用具而又可取得理想的照明效果。所谓涂布用光,是仅用人工光的一个光源(如一只普通电灯或发光较强的碘钨灯,或一支发光很弱的蜡烛),在慢曝光的过程中移动光源位置,改变照明角度,用光对所摄物体进行涂布照明。涂布用光的操作方法及应有要求是: A.用灯照明拍摄对象,仔细斟酌取景角度;把照相机装于三脚架,固定拍摄位置,而后构想整体的用光效果(包括照明角度、光比、基调等等),确定用光方案。 B.根据用光构想进行试照明、试涂布,以便进一步确定或修正用光方案;与此同时测定并记住被摄体各部位应有的曝光量。 C.用快门线打开照相机B门并锁定,适当收小光圈以使整个曝光过程时间相应拉长,便于从容进行涂布用光。由于是打开B 门曝光,光源在某一位置的照明时间就是曝光时间,因此曝光量的多或少,光比的大或小,全在于掌握照明时间的长或短,例如,对被摄体作前侧光照明6秒钟,移动光源至正前位置作顺光照明2秒钟,即形成3:l光比的主光与副光效果;若再移动光源作稍近距离的逆光照明10 秒,则可对被摄体涂布出轮廓光,取得逆光摄影特有的亮线效果。 D.被摄体处于黑暗空间,可以拍摄成黑背景;若被摄体处于白墙前或衬以白纸,对被摄体涂布用光之后,再专门对白墙或白纸加以照明,可拍摄成白背景。据此,可根据被摄体本身颜色的深浅,结合相应的背景,可以拍摄成以黑为主的低调或以白为主的高调效果。 E.涂布用光时,如果在背景出现不良的投影,或者要求被摄体本身(例如机器设备)凹部明显表现出内在细节,可专门予以涂布补光,以消除投影,或使凹部有适当的照明。 F.实行涂布用光改变光源位置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临时熄灭光亮,也可以边移动光源边涂布照明,但无论如何必须随时注意,切不可使光线直射镜头,否则会功亏一篑。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08 35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评分:+经验 1 已有 1人参与评分展开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14 36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19 37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23 38楼 | |
39、怎样使灯光产生光环 拍摄城市、机场、工地以至生产车间的夜景照片时,现场必定有各种照明灯光,经过摄影表现,往往可使灯光产生光环,对所摄场景起到美妙的点缀作用,使灯光产生光环的现场条件以及拍摄措施是: A.形成光环的条件,在于现场必须存在适量的空气介质,诸如薄雾、烟雾、蒸汽、水气粉尘等等,直观灯光时,可以看出围有轻微的弥漫状散光。 B.电灯、油灯等灯具未加灯罩,或者即使有灯罩但可以直接看到光亮的灯泡、灯芯,由于发光部位露出,光点周围的空气介质折射来自中心的光线,方能形成光环。 C.发光很强聚光灯、探照灯,被某种物体适当遮挡,逆光摄入光源,可以产生光环。 D.灯光的背景应是黑暗的空间或深色的景物,借助背景的黑暗尽可能充分衬托光环的微弱亮度:假若灯光后面是浅色的建筑物,或者有其它强光,光环就很难明显表现。 E.由于灯光光环的亮度微弱,在衬以黑背景的情况下,曝光量不妨充足些,以使光环充分显现,因此可在准确曝光的基础上增加0.5-1级曝光量;切忌曝光不足。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29 39楼 | |
40、怎样拍摄出轮廓光的效果 摄影布光有两种目的:一是确保正确曝光而照明被摄体;一是安排照明来美化被摄体。前者是摄影的根本,对于后者,虽然大多数摄影者忙于构图,聚焦和选择色彩而忽视了它,但它却能把平淡的被摄体表现得不同凡响,揭示出主题的内蕴。 虽然使用正面光是确保被摄体受到均匀,全面照明的最佳方法,但是它会使被摄体显现不出轮廓。而对于一个多维的被摄体,需要利用亮部和阴影部的对比,把被摄体的形状和质地表现出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拍摄时,可以移动光源和控制光的大小和形状。如果是在室外拍摄时,需要等到光线合适或施用一些技巧来控制现场光。 由此可见,强调被摄体的质地和形状,要使用强烈的定向光照明,通常它是来自侧面,或接近逆光的侧面光。这种“轮廓光”能投下浓重的阴影。不过,光线照射的角度要根据被摄体的实际形状而定。因此,可以随意控制的摄影室光源对于表现这类被摄体是很适用的。 拍摄表面有细致图案的被摄体,需要相当低的照明角度。象拍摄硬币或木板上的纹路时,光线与水平线形成一定的角度。这样,最细小的部分都会投下阴影,硬币上铸造的图案和其它物体上不平滑的表面都会明晰的再现出来。在室外,即便是难于拍摄的物体,比如一块多皱的金属,或一堆圆木,用这种照明方法拍摄也可以取得效果。但在室外拍摄,当你不得不照顾构图时,你又如何取得合适的定向光呢?如果你既不能挡住强烈的阳光,也不能通过改变拍摄地点来取得合适的照明,那么你只能有三种选择:一是等待阳光移到合适的位置;一是移动被摄体,以适应阳光的角度;一是控制现场光,以求达到你所需的效果。 在摄影室中,不仅要对光的方向,而且要对光的强度进行控制。让光线从上、下部还是侧后,还是完全的逆光照射,全取决于你的创作意图。对于轮廓光照明的被摄体曝光很容易,按高光部分曝光,可以加深阴影效果,如果希望暗部层次丰富一些,可以增加一些曝光。 |
|
发表于 2011-04-14 20:26:35 40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