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09-05-27 15:54:16 楼主 | |
风光摄影的构图 在我们的周围美的视觉要素到处都有,占我们日常生活的比重很大,以致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熟视无睹。在风光摄影中,无论是平淡无奇还是雄伟壮丽,它都包含着无限量的视觉美点。有时候它只存在片刻,稍纵即逝,有时候它藏在极普通的外表下,貌不惊人,难以辨认。事实上,这隐藏着的视觉美点才是真正神奇有趣的东西。 从自然景观中发现具有美感的线条、色调、形状和质感,把它们纳入取景器中,以摄影家完全自我的方式加以处理,随后制成照片,让观众对这些视觉美点也能一目了然,这就是构图的全部内容。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成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应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家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和同情。构图所表现出来的气氛有时是平静的,有时是有力的或坚定的,有时也可以是活跃的。自然界本身会向摄影家展示出所要表达的情绪。 通过构图,摄影家澄清了他要表达的信息,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他发现的那些最重要的最有趣的要素。 有人把绘画的构图和摄影的构图相比较,得出摄影的构图是减法的结论,是对大千世界自然景物的提炼。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无论是加法还是减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构图再现自然给我们的感受,并用相机将这种感受传达给观赏者。 评分:+Z金豆 15 已有 2人参与评分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09-05-27 15:55:08 1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5:58:03 2楼 | |
光摄影主体的位置 风光摄影创作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都有主次之分。 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是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者。主体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若干个。主体景物的地位在画面中也应优于其他景物,处于明显的地位。但并非是主体都必须安排在画面中央,那样反而呆板,也不符合美学要求。关于主体在画面中摆放的位置,人们常用的方法是把画面划成一个“井”字,把主体摆在井字任何一个十字交叉点上。这种处理主体的方法是值得参考的。具体摆放位置,我们也要因景而异,因情而异,既要注意美学规律,也要敢于突破创新。 |
|
发表于 2009-05-27 15:58:44 3楼 | |
风光摄影的陪体 陪体是指确定了主体之后的其他景物。 陪体在画面中属第二位的,但对画面中突出主体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主要起衬托主体、协助主体完成表达作者情感的任务;此外,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装饰美化画面,统一色调,表现气氛和表现深度空间,掩盖某些不足。因而,陪体的选择不应和主体同一颜色、同一影调、同一形状,而应有所区别。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0:16 4楼 | |
风光摄影的景深 景物在感光材料上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范围的纵长深度,叫景深。也就是说,我们拍摄一张风景照片时,从最近清晰的景物到最远清晰的景物之间的距离,就是景深的范围。 大多数风光摄影要求景深范围越大越好,如果有可能最好让画面中的每一部分都清晰。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圈的大小,焦距的长短,拍摄的距离。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 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拍摄的距离越近,景深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远,景深越长。 综上所述,在拍摄自然风光时,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全景深,即照片的最大清晰度范围,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广角镜头),采用小光圈(F11、F16、F22),拍摄较远距离的景物(大约两米以外)。以上三种方法同时使用,可确保照片的最大清晰范围。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1:09 5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2:03 6楼 | |
测光是曝光的基础 拍摄者将相机取景器对准景物完成构图后,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测光。 现代相机和专业测光表的设计原理是以18%的反光率为标准制定测量基础的,也就是标准灰色板的反光率。但在自然界的万千景物中,不同物质的颜色、感光和受光方向均不同,所以,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景物时,如何测量被摄物体的反光率数值,就成为正确曝光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景物和光线的不同照射方向,使用的测光方法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想知道被摄物的反光率数值时,应该使用反射式测光方法;如果我们想了解太阳光或者天空光的照射强度时,应该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无论使用哪种测光方法,都是曝光数值的相对依据,这个数值不一定是最正确的。正确的曝光数值应该是根据天气、季节、光照的面积以及测光的基准点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数据。 以反射式测光为例,测光点的范围有时是被摄体本身,有时则是头顶的天空。比如需要以天空光的亮度为测光点,这种方式大多用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这一段时间大地上的景物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反射的光线强度不能被测光表准确把握,而天空部分则在太阳的照射范围内,可以有效地反应光线的强度,这时,我们测量的方向应该是天空,而不是景物。使用入射式测光还是反射式测光,在实际创作活动中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线比较柔和,光照平均,使用入射式测光方法比较方便准确。如果光照比较强,无论是在逆光、顺光、侧光还是区域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采用反射式测光方法比较好,因为反射式测光可以准确地测量出物体高光部分和阴暗部分的光比反差数值,为我们准确地计算出正确的曝光数据提供可靠的依据。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2:57 7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3:50 8楼 | |
利用顺光拍摄风景 光线照射的方向与照相机拍摄方向一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由于顺光式被摄物体正面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投在背后,所以顺光拍摄的画面很少有阴影,正面往往比较明亮。画面的层次主要依靠被摄物体自身的明度差异或色调关系来传达。 顺光拍摄的优点式画面中影调柔和,能较好地传达景物本身的色彩。 但在有些时候,利用顺光拍摄风景,如果前景部分处于阴影里,背景的景物比较明亮,则景物的空间立体效果会有所改变。另外,采用顺光拍摄时,尤其是低照光线的顺光很容易将拍摄者自身的身影留在画面中,这一点要注意避免。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4:16 9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5:42 10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6:30 11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7:21 12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08:08 13楼 | |
您的内容正在火速审核中,请稍等 |
|
发表于 2009-05-27 16:10:26 14楼 | |
终于发完,由于未找到原作者的名字,导致未能署名,深表歉意,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敬意! | |
发表于 2009-05-27 16:27:08 15楼 | |
收藏了。 | |
发表于 2009-05-27 16:45:15 16楼 | |
![]() ========================= 最好另外开一个帖,把这一系列帖子的链接集合在一起 |
|
发表于 2009-05-27 17:01:04 17楼 | |
收藏,辛苦了,楼主 | |
发表于 2009-05-27 17:03:48 18楼 | |
很好的教材,楼主辛苦了,收藏了! | |
发表于 2009-06-10 22:10:29 19楼 | |
我是新手,收藏。谢谢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