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13-03-13 20:18:15 楼主 | |
如何正确的测光一直是摆在传统单反用户面前的一道槛,只要走过了这道槛就算入门了。以前为了辅助新手走过这道槛,或者为了帮助用户能更好更快速的正确测光,测光表产生了。价格却比较昂贵。再后来,数码相机特别是单反自身的测光功能越为强大,肩屏在中档相机中的出现,也让用户更方便掌握准确的测光,拍出曝光准确的相片。
今天在单反星空(中国)上,还有一句关于掌握测光的法则“白加黑减”,其原理是当被拍摄体有较大面积白色背景的时候,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认为拍摄环境过亮,自动减少曝光量,容易导致画面整体欠曝,所以用户在按下快门前需要提高曝光补偿;相反,遇到黑色背景则减少曝光补偿。但是具体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则视不同的相机而定。也就是说你要熟悉手中的机器。今天,这条测光法则作为“宝典”,还有诸如此类的关于评价测光,点测光与及中心测光等使用技巧的论文出现在是各单反星空(中国)上。同样,也很遗憾地也出现在单电(微电)星空(中国)中。我之所以说“遗憾”是因为时至今天我认为很多单电(微单)用户并没有真实熟悉自己机器的优势与缺点,以至于以传统单反的使用经验来指导使用手中的机器。 ` 我个人觉得,由于电子取景器在单电(微单)在广泛应用,相机内的测光功能完全可以简化。目前电子取景器相对于传统单反的光学取景器有大多的缺点,如快速移动相机存在时滞,不适合较高要求的抓拍;取景画面是机器模拟出来的数字化画面,比人眼所见生硬;额外耗电.....那么,电子取景器有如此多的缺点,且价格昂贵,厂家仍然执意将其应用在单电(微单)上,是多此一举吗?显然不是的。电子取景器相对于光学取景器的优势是先天性的,那就是可在按下快门前即时显示机器的白平衡与曝光情况。传统单反之所以难以入门,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使用法则,原因在于是即使最高档的机器也无法完美模似出人眼所见的白平衡与曝光情况,传统单反的光学取景器只能反映人眼所见,要想机器所得与人眼所见吻合,只能首先要熟悉手中机器的白平衡与曝光特点,再辅之肩屏的参数帮助,最后依据各种“法则”作出调整。而且调整后拍摄出来还不一定准确,要通过LCD看看白平衡和曝光情况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如果不是则需要重拍。所以要想在各种光线环境下都能快速拍出正确曝光的照片,往往有赖于在长期使用中对手中机器的熟悉。如果换了一台机器,尤其换了“门”,往往要重新再来。
对于电子取景器,“白加黑减”这种经验只能弃舍。因为测光对不对,取景器内一目了然,如果一定要写一个“法则”,那只能是“白减黑加”,也就是说如果画面要表现部分过亮,俗称“反白”,也就是过曝了,你就要减少曝光补偿,反之是增加。“白减黑加”与“白加黑减”的区别前者是电子取景器下可视化的调整,后者则是传统光学取景器下的经验摸索式的调整。
进一步讨论点测光,中央测光和评价测光等测光功能吧,这些测光功能在传统单反的应用是要保证画面突出表现部分曝光的准确,其中点测光与中央测光主要应用于光比太大的环境,它实际是一种舍取性的曝光选择,只能保证你要突出表现部分曝光准确,对于非突出表现部分的过曝或欠曝,它是无能为力的。而要掌握这个“度”,对于使用光学取景的传统单反用户来说是很考技术的,道理同上,因为按下快门前无法得知拍摄结果,特别是在胶片时代,在冲洗前都无法得到这个结果,所以“测光”是摄影学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胶片时代,要完全掌握测光的“度”需要长时间累积经验。但是对于在单电(微单)上,我觉得“测光”应该不能算一个重要命题,“用光”才是。“用光”就是怎样利用环境光线,达到一种恰当或出彩的光影效果。但目前,在很多单电(微单)星空(中国)上,我不知为什么还有很多关于各种“测光”经验和试验贴,我个人觉得,在电子取景器(或者是LCD屏),真正用到的只是评价测光功能, 因为目前的数码相机的测光系统,评价测光功能已经能保证90%以上拍摄环境在测光上的准确性,对于余下不到10%的情况,误差大部分也在10%以内,只需稍加曝光调节(依拍摄模式的不同作出快门光圈或曝光补偿的不同组合)就可以很快速地达到曝光正确的目的了,在实际应用中,我建议A档,如果在评价测光发现你要表现的部分过曝了,则相应减少曝光补偿,便可很快速地得到正确曝光的画面了。相反,如果是使用传统经验,你首先要考虑对于画面中你拍摄需表现部分的特殊性应该应用哪种测光方式,确定测光方式后进行拍摄再通过LCD屏观察是否曝光准确,如果不准确则再考虑改变测光方式或通过曝光补偿微调,孰快孰慢一目了然。传统单反因使用光学取景无法所见所得只能是“肓人摸象”式的经验应用到单电(微单)这种新式事物上,实质上是对单电(微单)功能上的扬短避长,只能徒令新手增加入门难度,容易让他们望于止步,并不利于摄影作为大众爱好的进一步普及。
以上仅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拍砖。 评分:+Z金豆 30 已有 3人参与评分 |
|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13-03-18 16:32:24 1楼 | |
![]() ========================= 谢谢镜版评分! |
|
发表于 2013-03-18 16:32:47 2楼 | |
![]() ========================= 谢谢摄版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 |
|
发表于 2013-03-18 18:14:31 3楼 | |
![]() ========================= 谢谢好友回复。 我可能表述得有些不太清晰让您误会了。正如您所说,“白加黑减”这个测光原理的确在单电和无反中仍适用,因为目前单反与单电,无反等相机的测光系统在原理上并无区别。但是我认为这只是测光原理的共性,于测光经验却无共性。因为如白色背景较多的话,需拍摄主体经相机测光处理后在电子取景器内所见就是欠曝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增加EV,反之就是减少。也正由于这种欠曝或过曝在电子取景器内是一目了然的,甚至增加多少,减少多少都可以直观知道这个“度”的,所以不能说是测光经验,只有看不到曝光情况的单反才能算经验,光学取景器感觉不到过曝或欠曝,我们只能通过经验增加或减少EV,增加多少减少多少也只能凭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我后面所说电子取景器应适用表述相反的“白减黑加”而不应是传统“白加黑减”法则的原因(“白”代表经电子取景器所见摄影主体“反白”,即过曝,需减少EV;黑代表光亮不足,欠曝,需增加EV)。 |
|
针对ZOL星空(中国)您有任何使用问题和建议 您可以 联系星空(中国)管理员 、 查看帮助 或 给我提意见